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。
2相关名香白芷、杭白芷、川白芷、会芷、苻蓠、白茞、香棒、泽芬、芳香。
3产地白芷产于河南长葛、禹县者习称“禹白芷”;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“祁白芷”。杭白芷产于浙江、福建、四川等省,习称“杭白芷”和“川白芷”。
4采收加工夏、秋间叶*时采挖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5性状鉴别本品呈长圆锥形,长10~25cm,直径1.5~2.5cm。表面灰棕色或*棕色,有多数纵皱纹、支根痕及皮孔样横向突起,习称“疙瘩丁”,或排列成四纵行。顶端有凹陷的茎痕,具同心性环状纹理。有支根痕。质坚实,断面白色或灰白色,显粉性,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(分泌腔),形成层环棕色,近方形或近圆形。气芳香,味辛、微苦。
6饮片为类圆形或圆形厚片。外表皮灰棕色或*棕色。切面白色或灰白色,具粉性,形成层环棕色,近方形或近圆形,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。气芳香,味辛、微苦。
7性味归经辛,温。归肺、胃经。
8性能特点本品辛温燥散,芳香走窜,入肺、胃经,善除手足阳明经之邪。外散风寒而解表,上通鼻窍而止痛。入阳明能燥湿散寒而止带,走肌肤能消肿排脓止痒而疗疮疹。阳明头痛最宜,牙痛鼻塞效良。
9功效发散风寒,通窍止痛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10妙记白芷功效:发散风寒,通窍止痛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;
功效助记:发疯就是精神分裂,精神分裂的常见表现是幻听幻视,如图女孩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神经在看着她,她活在精神分裂的世界。
白芷同志发疯失踪了;
白纸:白芷;
同志:通、止:通窍止痛;
发疯:发散风寒;
失:湿:燥湿止带;
踪:肿:消肿排脓。
11主治病证1、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。
2、阳明头痛,眉棱骨痛,鼻渊头痛,牙痛。
3、风寒湿痹,寒湿带下。
4、疮疡肿*。
12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10g;或入丸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掺,或调敷。
13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,故阴虚血热者忌服。
14白芷故事一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,患痛经症,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。虽遍访当地名医,疗效甚微,痼疾缠绵,形体日衰,容颜憔悴精神萎靡。急得富翁食不甘味,夜不成寝。为了治好千金之疾,富翁携爱女日夜兼程向京都寻找名医。赶至汴梁,适逢女儿经期,腹痛顿作,呼天唤地。正巧,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,经仔细询问病情后,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,嘱咐以沸水洗净,水煎饮用。富翁半信半疑,但眼看女儿疼痛难忍,无药可施,只好一试。不料,一煎服而痛缓,二煎服而痛止,又服数煎后,次月行经,安然无恙。富翁喜出望外,四处寻觅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。
从此,白芷一药,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,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,晾干后研末,炼蜜为丸,丸如弹子大。因香白芷在京都汴梁觅得,故取都梁为名,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。
15白芷故事二相传,古时候苏州有一位李秀才,家境虽然贫寒,仍争分惜秒,埋头苦读经书,可谓废寝忘食。时间一久,经常头痛目眩。一日傍晚,头昏脑胀的李秀才外出散心,行至屋后山中,正欲赋诗,忽闻一阵嘈杂声,李秀才循声搜寻,发现前方一老鹰正在捕食白兔,眼看那白兔遍体鳞伤,敌不过老鹰,李秀才拾起一根竹杆朝老鹰打去,老鹰弃兔而逃。李秀才救下白兔,带回家中细心为它包扎伤口。
白兔为报救命之恩,临别前交待李秀才,日后若有难事只需在后山连呼三声“白兔仙女”道出情由定予帮助,但不可违例。
白兔仙女走后不几日,李秀才又头痛发作,实在难忍。他想起白兔,赶忙跑至后山连呼三声“白兔仙女”,未候片刻,又急呼数声,却不见白兔仙女踪影,只好回到家中,空自叹息。
次日,一老郎中踏入门来,从药囊中取出三粒药丸。嘱其连服三天。李秀才问:“此乃何药?汝是何人?”郎中只答:“白芷一味,以清汤咽下。”便拂袖而去。是夜,李秀才从梦中得知。因违例呼唤,错过了与白兔仙女结为夫妻的良机。秀才后悔不已,为感念白兔仙女,遵嘱服药,药到病除,此后更加发愤读书,这些姑且不提……
九制*精黑芝麻丸
古法九制,补肝肾,强筋骨
限时优惠,买三赠一
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购买
点击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