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缓解痛经

首页 » 常识 » 诊断 » 艾灸疗法痛经艾灸疗法
TUhjnbcbe - 2021/2/5 4:19:00

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,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、坠胀,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,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。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,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,占痛经90%以上;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。

痛经艾灸灸法:艾条悬灸,使其有热感。

艾灸时间:每次月经前3-5天开始施灸至月经结束为一个周期,每天艾灸1次,每次每穴20~30分钟,三个周期为一疗程,可减轻症状直至痊愈。

艾灸取穴:十七椎下或八髎,神阙,关元,三阴交肝俞。

取穴原理:十七椎穴位于第五腰椎棘突和第一骶椎假棘突之间处,是治疗痛经的经验用穴;八髎穴疏导水液,健脾除湿,为治疗妇科疾病的局部用穴;神阙位于脐正中,属于任脉的穴位。可以使真气充盈、精神饱满、体力充沛、腰肌强壮、面色红润、耳聪目明、轻身延年等。此处主要为培本固护脾胃;关元在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下3寸。培肾固本、补益元气、回阳固脱之功效。此处为局部用穴;三阴交在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具有保健和胃,调补肝肾,调理经血,主生殖的作用。主治肝、脾、肾三脏的疾病,是妇科第一用穴。肝俞此处主要为了疏肝解郁。

痛经主要有下腹部疼痛,坠胀,腰酸等为常见症状,其临床表现有:

1.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,常在初潮后1~2年内发病。

2.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,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,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,持续2~3日后缓解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艾灸疗法痛经艾灸疗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