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欢今年37岁,这次大姨妈3个月才来,而且经血的颜色发黑,听朋友说40岁之前月经量减少很可能是卵巢早衰了,她非常的担心,于是到妇科门诊来咨询,看是否自己要绝经了。虽然欢欢的经血量不多,但是黑红黑红的颜色看起来十分吓人,但她并没有出现痛经或者是腰酸背痛的症状。
正常女性的生理周期都是在一个月左右的,而像欢欢这样月经周期延长,经血颜色发黑,而且时常伴有血块的症状是正常的吗?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今天就跟女性朋友们聊一聊关于经血颜色的事情。
经血发黑是“体虚”?
月经期间的出血,主要来源于子宫内膜的破裂脱落,还有子宫内膜里小动脉和小静脉混合而成的血液。在月经血中动脉血占据五分之三左右,因此人们看到的月经颜色是暗红色而非鲜红色。而月经血发黑,通常都是月经量少的表现,月经量过少就不能迅速的通过阴道,在阴道内就会被空气氧化,因为血液中含铁血黄素沉着,所以看色看上去会发黑。
月经血发黑,正常是以下三种情况导致的:
经期久坐:坐立的姿势很容易造成盆腔内的血流不畅,经血自然也会因此积聚在宫腔内,不易排出。
子宫位置异常:子宫的过度前倾前屈、后倾后屈,都可能会导致经血积聚在宫腔内,不易流出。
经血量过多:正常一次月经的总出血量在20-80ml之间,如果月经出血量多余80ml则被认为月经量过多,如果月经期间没有及时更换卫生巾,很可能就会导致经血潴留,形成黑色的血块。
正常经血颜色是如何变化的?
经血从来潮到结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月经刚来潮时因为出血量较少,可能会呈现粉红色、鲜红色。
在经期中间的两三天,子宫内膜的螺旋小动脉出血,同时混合少量的静脉血,因为出血的速度较快,正常是呈鲜红色或者是暗红的颜色。
伴随着子宫内膜剥落的程度,出血量会慢慢的减少,静脉血的比例会逐渐增多,颜色也会越来越暗。
到经期即将结束的时候,只有少量的出血,因为在阴道的停留时间和在空气中氧化的时间加长,会呈现出咖啡色或者黑褐色,一直到月经结束。
月经发黑,应该怎么调理呢?
每个月经期的这几天,确实是女性比较页数的日子,如果想要月经正常健康,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好好的调养
饮食健康营养:中医认为,气血充足女人的月经才能够正常,而多吃瘦肉、蛋、鱼等营养丰富的食物能够促使气血更加充盈。同时,中医认为咸入肾,饮食过咸会损害肾脏,还会导致盐和水分潴留在体内,造成气的阻滞。所以,建议从即将要来月经的10天前,女性最好开始低盐饮食,而且要忌辛辣、油腻,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,多喝水促进肠道的蠕动。
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:女性在月经期间也应该保持外阴的干燥清爽,卫生巾要勤更换,便前便后要洗手,而且要禁止游泳、坐浴、盆浴以及冲洗阴道。
女性每天都要勤换洗内裤,尽量购买棉质宽松的内裤穿着,内裤洗完之后最好能够放到太阳底下暴晒,也要选择纯棉透气,吸收性强的卫生巾,最好每2-3小时更换一次卫生巾,避免细菌的滋生。
要坚持适量的运动:经期虽然要避免重体力活,但是也可以选择舒缓的运动,例如说瑜伽、散步、简单的拉伸等等,每天坚持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,避免月经量增多。但是经期最忌久坐不动,防止盆腔的血液循环不畅,导致出现痛经或者经行不畅等情况。
经血伴有大量肉样血块,当心是子宫肌瘤
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,常见于30-35岁的女性,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五分之四左右。有多半的子宫肌瘤增长的比较缓慢,因此外象症状不是很明显。但如果月经量异常增多,经期连续3天和以上,同时有血块、痛经、月经持续时间延长,或者是非月经期阴道出血等症状,医院检查,排出子宫肌瘤的可能性。
此外,还有一些凸像宫腔或者压迫内膜的子宫肌瘤,这种情况不会引发出血或者有眼的出血症状,但是可以通过阴道分泌物可以看出。分泌物增多,颜色发黄、阴道炎反复发作,都可能是由于子宫肌瘤导致的,女性朋友们必须要提高警惕。
女性的月经是否正常,除了根据时间和出血量还能够根据经血的颜色进行判断,颜色太鲜艳或者颜色发黑都是不健康的,医院检查,查明病因之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。